典型文献
新版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中的道德说理:问题分析与教学建议
文献摘要:
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教科书,是学校直接德育课程化的主要载体和基本依据.教科书中有关道德主题课的说理方式及其合理性,直接影响学生道德思维的发展和学校直接德育的成效.通过对新版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教科书的系统梳理,我们发现:在内容上,道德主题篇目约占课文篇目总数的89%,主要强调"爱国奉献""遵纪守法""保护环境""尊重他人"和"尊老爱幼"五种道德要求;在说理方式上,主要诉诸"社会功用主义结果论""利己主义结果论"和"道义论".为提升中小学教师使用教科书进行道德教育的实践成效,针对其中一些不利于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典型谬误,我们建议:其一,针对用利己主义结果论来论证公益行为的问题,建议教师在义务教育中高学段有关公益行为的教学过程中补充社会功用主义结果论和道义论的说理方式.其二,针对强烈的结果论倾向并且为片面强调积极引导而缺乏消极结果论的问题,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补充反面论据,并强化对结果论和道义论的综合使用.其三,针对"滑坡谬误"问题,建议补充道义论的说理方式.其四,针对"诉诸权威谬误"问题,建议适当补充相关研究领域的前沿成果作为教学案例或研讨素材.
文献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教科书;道德教育;道德说理;结果论;道义论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占魁;张雪悦
作者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 上海200062;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上海20006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占魁;张雪悦-.新版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中的道德说理:问题分析与教学建议)[J].全球教育展望,2022(11):42-59
A类:
道德说理
B类:
新版,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教科书,教学建议,校直,德育课程,课程化,主要载体,基本依据,关道,道德主题,道德思维,篇目,占课,课文,遵纪守法,保护环境,尊老爱幼,道德要求,诉诸,社会功用,结果论,利己主义,道义论,中小学教师,行道,道德教育,实践成效,道德认知,认知发展,谬误,公益行为,中高学段,关公,片面强调,积极引导,反面,论据,其三,滑坡,其四,教学案例
AB值:
0.29796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