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重侍从以储将相:古代储才制度初探
文献摘要:
中国古代常有良好的储才制度,体现社会公平,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如两汉的郎官、大夫制度,唐、明、清代的翰林制度,宋代的馆职帖职与侍从两制制度等.汉武帝独尊儒术,推行察举,是古代储才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翰林院成为唐代最重要的储才基地,出现与翰林制度密切相关的宰相成长的"八隽"之途.馆阁、翰林院是宋代的储才基地,宋代储才制度注重文学与儒学修养,体现开放与公平,注重实践锻炼,崇高其位以砥砺名节,最具优点.翰林制度在明清仍是储才制度的核心,但在注重实务与基层锻炼方面逊色于唐宋.储才制度成为以加官、差遣方式打造中央核心决策体制或曰宰相体制、内辅体制的基础,优秀人才得以凭借文学、文化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央核心决策团队,提高了决策水平,这是古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一大特色,又以其对层级制组织存在的僵化、隔阂、低效等弊端具有补救、矫正作用而与当下的学习型组织、扁平化组织、有机-适应性组织等新型组织、管理理论相吻合,因而具有启发意义.
文献关键词:
储才制度;翰林;宰相;馆职;加官差遣;新型组织理论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宜春;张焕颖
作者机构:
临沂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临沂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宜春;张焕颖-.重侍从以储将相:古代储才制度初探)[J].中国人事科学,2022(07):82-92
A类:
储才制度,常有良,砥砺名节,内辅体制,加官差遣,新型组织理论
B类:
侍从,将相,代储,社会公平,脱颖而出,两汉,郎官,大夫,宋代,馆职,两制,汉武帝,独尊儒术,察举,制度发展,翰林院,唐代,宰相,馆阁,重文,儒学,重实践,实践锻炼,崇高,逊色,唐宋,决策体制,或曰,优秀人才,源源不断,古代人,人力资源管理,层级制,僵化,隔阂,补救,学习型组织,扁平化,管理理论,相吻合
AB值:
0.31957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