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面向高阶思维培养的博物馆课程话语分析实证研究
文献摘要:
近期,国务院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系列活动课程,博物馆的青少年教育功能逐渐受到重视.文章以北京科学中心的10门课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和滞后序列分析等方法探究课堂上师生对话的特点和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情况.研究发现:博物馆课堂上存在四种典型的对话结构,且博物馆课堂中存在大量的实践环节,衍生了多样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教师使用合适的引发和反馈话语,如追问、解释等,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学生在博物馆课程中展现出高阶思维的比例约为44%,但展现的高阶思维类型不均衡.针对研究结论,提出充分利用博物馆中的教育资源以提高课堂协同知识建构水平,优化话语策略以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加强制度设计以促进博物馆教育高质量发展等建议.
文献关键词:
博物馆学习;高阶思维;课堂话语分析;时序分析;师生对话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聂昱;邓丽敏;王楠;郝瑜沛
作者机构: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北京 100025;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北京 100088;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 10002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聂昱;邓丽敏;王楠;郝瑜沛-.面向高阶思维培养的博物馆课程话语分析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2(02):80-87
A类:
B类:
思维培养,博物馆课程,课程话语,系列政策,博物馆资源,活动课程,青少年教育,教育功能,科学中心,滞后序列分析,方法探究,探究课堂,堂上,师生对话,学生高阶思维,对话结构,实践环节,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反馈话语,追问,高阶思维发展,协同知识建构,建构水平,话语策略,博物馆教育,教育高质量发展,博物馆学习,课堂话语分析,时序分析
AB值:
0.33879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