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联通主义学习的联通支架设计与促进者角色转换
文献摘要:
2018年10月起国内首门cMOOC从第一期课程"'互联网+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对话"到第七期课程"'互联网+教育'与教育数字化转型",已经连续运行了七期.因为课程定位的不同,每一期都需要围绕网络建构、知识创生和"互联网+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解决,开展系统性设计.课程尤其注重每一个分主题与内容、学习活动设计、学习支持服务三方面的设计,以搭建联通的支架.同时,每一期课程中的分主题都会选择最合适的教师来担任促进者,以帮助学习者围绕着课程与分主题的学习目标,快速进入主题学习,开展深度互动,积极参与网络建构和知识创生.同时,在联通主义学习情境中,每一个促进者,在整个课程和对应分主题的学习中都经历了多样化的角色转换.本文在介绍课程创设的联通主义学习情境的基础上,基于五位课程设计者与促进者的认识、体验与经历,探讨联通主义学习的联通支架设计与促进者的角色转换,从而充分地展示联通主义学习的相关原理如何落地于实践,以及这一类学习中"教师"这一角色的特殊性和"多主体性".
文献关键词:
联通主义;课程设计;角色转换;理念转变;联通支架
作者姓名:
王志军;李爽;赵宏;谢浩;冯晓英
作者机构:
江南大学江苏"互联网+教育"研究基地,江苏 无锡 214122;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北京100875;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学习型社会研究院,北京100875;北京师范大学学习设计与学习分析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志军;李爽;赵宏;谢浩;冯晓英-.联通主义学习的联通支架设计与促进者角色转换)[J].开放学习研究,2022(05):17-26
A类:
联通支架
B类:
联通主义学习,支架设计,角色转换,首门,cMOOC,第一期,第七期,教育数字化转型,连续运行,课程定位,知识创生,实践问题,系统性设计,学习活动设计,学习支持服务,最合适,学习目标,入主,主题学习,深度互动,学习情境,五位,课程设计,设计者,关原,一角,理念转变
AB值:
0.27494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