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甲壳类水产品过敏原及其致敏性消减技术研究进展
文献摘要:
甲壳类水产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广受消费者喜爱,但可诱发机体产生严重过敏反应,甚至危及生命,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概述了目前已鉴定的甲壳类水产品过敏原的结构和免疫性质,及其致敏性消减技术原理和研究进展;已报道的甲壳类水产品过敏原有原肌球蛋白、精氨酸激酶、肌质钙结合蛋白、肌球蛋白轻链、磷酸丙糖异构酶和血蓝蛋白等,其中原肌球蛋白为甲壳类水产品的主要过敏原,可与72% ~98%的甲壳类食品过敏患者血清产生特异性IgE反应.利用物理加工消减甲壳类水产品过敏原致敏性,主要通过传统热处理、微波、超高压、低温等离子体和辐照等物理作用力诱导蛋白质变性,进而破坏蛋白质的致敏性表位;酸处理和糖基化等化学修饰消减技术可以通过改变过敏原结构、形成新化学键等方式掩盖或直接破坏致敏性表位;酶处理和发酵处理等生物修饰消减技术则直接降解过敏原致敏性表位.未来仍需要通过过敏表位的靶向消减、多种消减技术协同、动物与人体试验开展,探究过敏原结构和表位修饰的影响机制,推进过敏原消减技术的实际应用,为低敏甚至脱敏甲壳类食品的研发提供参考.
文献关键词:
甲壳类;过敏;原肌球蛋白;精氨酸激酶;肌质钙结合蛋白;血蓝蛋白
作者姓名:
李振兴;赵金龙
作者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3
引用格式:
[1]李振兴;赵金龙-.甲壳类水产品过敏原及其致敏性消减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22(03):21-33
A类:
肌质钙结合蛋白
B类:
甲壳类,水产品,过敏原,致敏性,消减技术,品味,味道鲜美,严重过敏反应,日益严重,食品安全问题,免疫性,技术原理,原肌球蛋白,精氨酸激酶,肌球蛋白轻链,异构酶,血蓝蛋白,类食品,食品过敏,清产,IgE,热处理,超高压,低温等离子体,辐照,作用力,蛋白质变性,坏蛋,表位,酸处理,糖基化,化学修饰,原结构,新化,化学键,掩盖,酶处理,过过,技术协同,人体试验,脱敏
AB值:
0.24982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