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爱国教育的渗透
文献摘要:
在长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部分历史教师不能很好地处理好说教与解惑的辩证关系.他们只把历史教学局限于让学生掌握知识、理解概念、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取得高分,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培养,尤其是未能充分利用历史的独特优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历史课是初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历史,可以了解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民族荣誉感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初中历史教学大纲》中有明确规定,要求中学历史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热爱国家的品质和甘于奉献的历史责任感.在多年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只要选材突出重点,就能使学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通过丰富多彩、生动感人的事例得到思想启迪,在他们心中播下爱国主义的种子,引导他们为维护祖国主权,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奋斗.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爱国教育的重要意义,随后分析当前历史爱国教育的现状,指出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措施,以期使爱国教育更深层次地渗透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
文献关键词:
作者姓名:
杨娅萍
作者机构:
甘肃省民乐县第三中学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杨娅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爱国教育的渗透)[J].家长,2022(02):96-98
A类:
B类:
初中历史课堂,历史课堂教学,爱国教育,应试教育,教育思想,历史教师,说教,解惑,辩证关系,教学局限,理解概念,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历史形成,人生观,荣誉感,初中历史教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中学历史,生热,甘于,历史责任,深深,深感,选材,突出重点,历史长河,河中,丰富多彩,动感,感人,事例,播下,祖国统一,统一大业,教学措施
AB值:
0.32126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