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学校如何讲述"双减"的故事:基于微信推文的政策叙事分析
文献摘要:
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推文是考察"双减"在学校中引起何种反响的重要窗口.通过对北、上、广三地64所中小学743篇主题推文的分析,本文发现学校倾向以"春天""大考""同舟共济"等隐喻诠释"双减"带来的影响,借"前线多面手""高效乐学者""同行合伙人"等"标签"对人员的角色进行校本化再造,又以"情境关联""政策回应"及"成效展演"等方式有策略地讲述着学校的"双减"故事,从而实现对政策的"解码"和"演绎",并在更精细的尺度上设定了各方的责任"脚本",推动政策融入学校实践.不过这道精心雕琢的"政策景观"却遮蔽了政策冲击下学校运行的诸多挑战、困难和矛盾,加剧了与公众的疏离感.如何讲好"双减"故事,让推文赋能政策实施和教育变革仍是有待探索的议题.
文献关键词:
"双减";微信;政策叙事;政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董辉;张海蓉
作者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 上海 20006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董辉;张海蓉-.学校如何讲述"双减"的故事:基于微信推文的政策叙事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22(22):10-19
A类:
B类:
如何讲,双减,推文,政策叙事,叙事分析,移动互联网时代,反响,重要窗口,文发,春天,大考,同舟共济,前线,多面手,乐学,合伙人,校本化,情境关联,政策回应,解码,脚本,雕琢,遮蔽,政策冲击,疏离感,文赋,教育变革,政策分析
AB值:
0.4402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