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从语象到意象:初中文本解读的一种新思路——以《荷叶·母亲》一文为例
文献摘要:
语象是学生在阅读语言文字信息过程中生成的直觉印象,而意象是在生成语象的基础上,经过思维的深层参与形成的指向意义的认识.从语象到意象,是一个阅读者对语言文字信息不断深层加工的过程,最后可以产出对文本的深度理解与认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面对优质文本,教师可引导学生基于语象去构成意象,进而完成对文本的个性解读.这是一个符合逻辑和学生认知特点的解读过程.坚持学生在文本解读中的主体地位,就意味着语象的形成过程必须交给学生,教师必须赋予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将课文中的文字描述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这样才可以实现对"语"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再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由"语"生"意".
文献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材分析;语象;意象
作者姓名:
刘子琴
作者机构:
合肥市第六十三中学,安徽合肥 230041
引用格式:
[1]刘子琴-.从语象到意象:初中文本解读的一种新思路——以《荷叶·母亲》一文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2(10):43-45
A类:
B类:
语象,文本解读,荷叶,一文,语言文字,文字信息,直觉,成语,阅读者,深度理解,理解与认识,初中语文教学,个性解读,学生认知,认知特点,交给,课文,文字描述,生活经验,再激活,激活学生,教材分析
AB值:
0.34540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