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双减"背景下高质量课后服务课程建设的创新路径
文献摘要:
"双减"是减负增效赋能的高质量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基于"双减"政策要求,要充分发挥中小学校课后服务主渠道作用.高质量课后服务课程即学校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核心素养导向,在常规课程结束后的课后延时服务阶段提供符合学校文化积淀、有特色、有内涵的服务内容,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满足学生适应新时代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水平课程.其价值意蕴表现为贯彻落实"双减"政策,致力于教育减负增效的应然要求;巩固学校育人主阵地,深化素质教育的现实旨归;增强课后服务吸引力,重塑健康校园生态的政策所向.为此,应通过增强校长课程领导,系统规划多元课程体系,强化教研机制建设,健全资源供给机制,规范课程质量监测机制以积极回应现实挑战,保证高质量课后服务课程建设顺利推进.
文献关键词:
"双减";课后服务;课程建设
作者姓名:
李宝庆;纪品
作者机构:
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重庆400715;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40071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宝庆;纪品-."双减"背景下高质量课后服务课程建设的创新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22(11):65-73
A类:
B类:
双减,高质量课后服务,课后服务课程,减负增效,增效赋能,高质量教育发展,政策要求,中小学校,学校课后服务,主渠道作用,切实落实,核心素养导向,课后延时服务,学校文化,服务内容,校内外资源,个体发展,高水平课程,价值意蕴,意蕴表现,教育减负,应然要求,学校育人,主阵地,素质教育,旨归,健康校园,校园生态,所向,校长课程领导,系统规划,多元课程体系,教研机制,全资,资源供给,供给机制,课程质量,质量监测,监测机制,积极回应,现实挑战
AB值:
0.39477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