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课程与道德的关系:疏离与复归
文献摘要:
课程的产生指向公众的道德教化,课程的目的 是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课程的过程走向德性之知,这三点确证了课程与道德的本然一体关系.然而,伴随宗教主义课程、知识中心课程和生活取向课程的发展,课程与道德不断走向疏离.宗教主义课程在极度追求宗教信仰的过程中隐含着对道德理解的异化危机,知识中心课程潜藏着道德探询的弱化风险,生活取向课程因过于注重生活效用而遮蔽了道德.课程向道德的复归,需要在顶层设计上回归课程的道德旨趣,实践运作中彰显道德的多层意蕴,学理支持上把握课程研究的道德路向.
文献关键词:
课程;道德;宗教主义课程;知识中心课程;生活取向课程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长吉;李志朋
作者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昆明650500;玉溪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玉溪6531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长吉;李志朋-.课程与道德的关系:疏离与复归)[J].课程·教材·教法,2022(02):42-48
A类:
宗教主义课程,知识中心课程,生活取向课程
B类:
疏离,复归,道德教化,道德成长,德性,确证,本然,极度,宗教信仰,中隐,程潜,潜藏着,探询,重生,遮蔽,旨趣,实践运作,课程研究,路向
AB值:
0.25431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