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近代的公共性:公民道德教育的思想探源
文献摘要:
近代中国的社会巨变打破了持久而稳定的文化基础和社会结构,与传统的断裂将人们带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身份焦虑和文化危机之中.在新旧文化的碰撞与冲击下,社会结构、价值观念乃至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些变化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公共意识的兴起和公共空间的增长.这种公共性在为传统文化注入现代精神的同时,也成为传统与现代最为明显的分野,在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层面为国人开启了一种接近于公共生活的模式.虽然其在中国的发展仅仅是一种雏形,但也为近代公民意识的萌芽和公民道德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础.
文献关键词:
近代;公共性;公民道德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翟楠
作者机构:
扬州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翟楠-.近代的公共性:公民道德教育的思想探源)[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2(06):20-28
A类:
B类:
公共性,公民道德教育,探源,近代中国,巨变,文化基础,社会结构,带入,身份焦虑,文化危机,价值观念,微妙,公共意识,公共空间,传统与现代,分野,公共生活,雏形,代公,公民意识,重要思想,思想基础
AB值:
0.39105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