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教研员角色演变中的冲突与定位——基于"拟剧论"的视角
文献摘要:
教研员作为教研制度的主体,其角色对教研工作的开展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欧文·戈夫曼提出的"拟剧论"为分析教研员角色的历史演变与冲突提供了理论视角.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研员角色随着社会需求而不断发生变化.但由于教研员既隶属于教育行政部门,同时又为中小学教师服务,在跨情境的互动中,来自观众的角色期待、表演方式以及印象管理技术三方面的差异使得教研员在不同阶段均面临着相应的角色冲突.据此,需要基于教研制度认清教研员的双重角色,基于专业素养定位教研员的专业角色,基于自身需求建构教研员角色,以实现教研员角色的根本性变革.
文献关键词:
"拟剧论";教研员角色;历史演变;角色冲突
作者姓名:
马洁
作者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马洁-.新中国成立以来教研员角色演变中的冲突与定位——基于"拟剧论"的视角)[J].当代教育科学,2022(02):79-86
A类:
B类:
新中国成立以来,教研员角色,角色演变,拟剧论,教研制度,教研工作,欧文,戈夫曼,历史演变,自新,社会需求,隶属于,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教师,教师服务,跨情境,自观,角色期待,表演方式,印象管理,管理技术,角色冲突,认清,清教,双重角色,专业素养,专业角色
AB值:
0.31543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