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束之不观,抑或遍及村野——《小学》道德启蒙教育的历史图景"再呈现"及现代教育启示
文献摘要:
《小学》虽因内容艰涩、语言拗口而受到指摘,却得到了帝王、最高教育机构、地方官员与知名儒者的大力表彰、刊刻与颁布,并成为宗室小学、各级官办小学的"课业"或"考试"必读教科书,甚至民间私塾中亦有它"活跃"的身影.《小学》与基础性强、普及度高的"三、百、千"并非同一阶段的启蒙读物,其内容具有提高性.它的目标读者偏向高龄学段或基础知识扎实的"小学生",乃至道德修养工夫较低的成人初学者.总之,一方面,《小学》自南宋至清末在官办道德启蒙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传播;另一方面,在民间私塾所需求的通俗性强的道德启蒙教育领域《小学》并不十分受青睐.
文献关键词:
《小学》;道德启蒙教育;历史图景;朱熹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许至
作者机构:
南京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21002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许至-.束之不观,抑或遍及村野——《小学》道德启蒙教育的历史图景"再呈现"及现代教育启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2(04):112-122
A类:
道德启蒙教育
B类:
抑或,遍及,村野,历史图景,现代教育,教育启示,艰涩,拗口,指摘,帝王,教育机构,地方官员,名儒,儒者,力表,表彰,刊刻,宗室,官办,课业,必读,教科书,私塾,身影,非同,读物,目标读者,学段,基础知识,小学生,道德修养,修养工夫,初学者,总之,南宋,宋至清,清末,广泛传播,通俗性,朱熹
AB值:
0.47804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