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人机协同视域下的学生获得感:构成与实现
文献摘要: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大规模、标准化的教育培养模式导致了学校管理的物化、教学内容的碎化、授课过程的固化及学生评价的器化,使得学生无法拥有真正的获得感.而在当今智能化时代,人机协同将成为破解学生获得感缺失困境的有效途径.基于人机协同模式,可以较好地论证学生获得感的四维结构与核心特征,并极大地促进学生获得感的实现.实现路径包括:借力人工智能的特征识别、数据分析等技术,推行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注重学生发展的基于人本主义的人机共管模式,服务学生的获"德"感;依托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等技术,实现建构主义支持下的人机共教模式,帮助学生建构个性化、结构化、动态化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获"知"感;借助自然语言处理、人机交互等技术,践行具身认知理论指导下的人机共学模式,以沉浸式教学情境、主体间性学习活动、互动性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高阶思维能力和社交技能,构建学生的获"能"感;依靠模式识别、情感交互等人工智能技术,实施以发现为手段、以发声为过程、以发展为目的的多模态理论下的人机共评模式,增强学生的获"福"感.
文献关键词:
人机协同;学生获得感;人机共教;人机共学;人工智能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范建丽;张新平
作者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210097;黄山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范建丽;张新平-.人机协同视域下的学生获得感:构成与实现)[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01):75-85
A类:
动态化知识,人机共学,共学模式
B类:
人机协同,协同视域,学生获得感,教育培养,学校管理,学生评价,智能化时代,协同模式,四维,核心特征,借力,力人,特征识别,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学生发展,人本主义,共管模式,服务学生,建构主义,人机共教,自然语言处理,人机交互,具身认知理论,沉浸式教学,教学情境,主体间性,间性学,学习活动,互动性,学习过程,过程培养,人文素养,高阶思维能力,社交技能,靠模,模式识别,情感交互,发声,多模态理论
AB值:
0.3656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