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德国课后服务体系:发展历程、现实模式及价值取向
文献摘要:
"双减"背景之下不断完善我国校内课后服务体系,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教育需要的必然举措.德国作为世界义务教育的发源地,在课后服务问题上作出了较好的探索.德国课后服务体系历经了百余年的发展,整体上分为酝酿、萌生与早期发展阶段;以课后托管中心为主体的体系化建设阶段;全日制学校改革阶段.进入21世纪之后德国课后服务体系处于变革中发展的新时期,一改以往由公益性课后托管中心作为提供主体的局面,转而开展了"自上而下"的大规模全日制学校改革.由于受社会、政治、经济、历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德国各联邦州课后服务模式不尽相同,总体上呈现出全日制学校和课后托管中心并存,但全日制学校成为主要发展趋势的局面.无论课后服务以何种形式呈现,德国都在课后服务时间、服务内容与服务主体、服务人员与人员资质、服务费用等方面探索出了很多新颖的做法.基于对德国课后服务体系百余年历史发展轨迹的揭示与现实模式的阐述,可以发现其主要遵循三大价值取向:首先是对于坚持起点、过程与结果相统一的公平取向的上下求索;其次是对于立足于协调工作与家庭之间关系的服务取向的不断深耕;最后是对于发挥补偿性教育服务功能的育人取向的始终坚守.
文献关键词:
德国;课后服务体系;发展历程;价值取向
作者姓名:
于博;杨清溪
作者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四平136000;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长春13002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于博;杨清溪-.德国课后服务体系:发展历程、现实模式及价值取向)[J].比较教育学报,2022(03):37-49
A类:
B类:
课后服务体系,双减,国校,校内课后服务,美好教育,义务教育,发源地,百余年,酝酿,萌生,早期发展,课后托管,体系化建设,建设阶段,全日制,学校改革,改以,公益性,提供主体,转而,联邦,课后服务模式,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主体,服务人员,人员资质,服务费,发展轨迹,先是,求索,工作与家庭,服务取向,深耕,补偿性,性教育,教育服务功能
AB值:
0.32608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