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构建初中通史课堂的实践性认识
文献摘要: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先生曾指出:"想要让国民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有深厚的情感,就必须让国民先对自己的民族和国家的历史有一个深厚的认识."此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学习历史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历史课是现代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承担着培养中学生家国情怀和塑造国民性格的重要使命,是现代青少年认识和了解国家和民族历史的重要渠道.因此,基础教育阶段进行"通史"教学符合我国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可以帮助学生以批判的眼光看待过去,更好地把握现在和未来.目前统编版中学教科书采用"通史"体例进行编撰,这种方式为"通史教学"提供了依据和必要的前提,在很大程度上为"通史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可行性保障.基于此,本文以"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变化"一课例,试构建通史课堂,助力教育的改革与深度发展.
文献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周洋洋
作者机构: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周洋洋-.构建初中通史课堂的实践性认识)[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2(24):26-27
A类:
B类:
建初,通史,历史学家,钱穆,此话,一针见血,历史课,代课,中学生,家国情怀,造国,国民性,重要使命,民族历史,基础教育阶段,眼光,统编版,中学教科书,体例,编撰,顺利开展,经济与社会,课例,深度发展
AB值:
0.39981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