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LED
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家系PKD1基因突变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对1个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DPKD)家系进行临床表型分析和致病基因突变检测。方法:本研究先证者因“左上颌骨根尖囊肿”于2017年10月10日在东莞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通过临床表现、影像检查和生化指标等对先证者确诊。采集家系成员及150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通过高通量测序(NGS)法筛选先证者全外显子组突变基因;应用PCR及Sanger测序验证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候选突变基因位点,并进一步筛查健康对照者;应用ExAC、dbSNP、HGMD、1000 genomes、ClinVar、PKDB、Mutation Taster和PhyloP数据库及软件进行突变人群频率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先证者,男,46岁,高血压,尿潜血阳性,血肌酐升高。B超及CT示双侧多囊肾伴左肾结石,多囊肝。测序显示先证者及其二弟、妹妹、女儿和侄女皆存在PKD1基因c.11017-10C>A杂合剪接突变,且150名健康对照者中均未发现该突变。c.11017-10C>A已被dbSNP、ClinVar、HGMD、PKDB和Mutation Taster数据库收录,有害性预测结果为有害,可能导致产生多囊蛋白1(polycystin1,PC1)截短蛋白。结论:在中国人群ADPKD家系发现PKD1致病基因突变c.11017-10C>A,拓展了该基因的突变谱。
文献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PKD1基因;高通量测序;剪接突变
作者姓名:
陈丹娜;刘国辉;朱梓年;熊符;张拔山
作者机构:
东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东莞 523059;东莞市人民医院肾内科,东莞 523059;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遗传学教研室,广州 51051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陈丹娜;刘国辉;朱梓年;熊符;张拔山-.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家系PKD1基因突变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22(31):2441-2445
A类:
PKDB,PhyloP,polycystin1
B类: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家,家系,PKD1,突变分析,ADPKD,临床表型,表型分析,致病基因,基因突变检测,先证者,左上,上颌骨,根尖囊肿,东莞市,医院住院,住院治疗,影像检查,检查和,NGS,全外显子组,突变基因,Sanger,其家,基因位点,ExAC,dbSNP,HGMD,genomes,ClinVar,Mutation,Taster,生物信息学分析,潜血,血肌酐,肾结石,多囊肝,二弟,妹妹,女儿,侄女,10C,杂合,剪接突变,PC1,截短蛋白,中国人群,突变谱,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
AB值:
0.33733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