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槲皮素、芦丁与大豆分离蛋白非共价作用机制及其功能性和消化性研究
文献摘要:
本文分析了槲皮素-大豆分离蛋白与芦丁-大豆分离蛋白复合物功能性(溶解性、乳化性、凝胶性)和消化性的变化,并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研究互作机理,解析了其荧光淬灭类型、结合位点数以及热力学参数.结果发现,两种黄酮均可提高SPI的功能性质,当槲皮素与芦丁添加量分别为8%时,SPI凝胶硬度可分别提高23.23%及187.18%;随着槲皮素添加量的增加,SPI的EAI、ESI和溶解性先增加后趋于平缓,添加量为6%和4%时,乳化活性和溶解性分别达到最高,与SPI相比,分别提高20.84%和10.06%;随着芦丁添加量的增加,SPI的EAI、ESI和溶解性先增加后略有下降,在添加量为4%和6%时,乳化活性和溶解性分别达到最高,与SPI相比,分别提高26.17%和19.27%.此外,槲皮素、芦丁分别与SPI相互作用后还可提高蛋白的生物利用度,进一步研究两种黄酮多酚与SPI互作机制表明,两种互作复合物的荧光光谱均发生蓝移现象,槲皮素、芦丁与SPI自发结合,并主要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方式作用,其中槲皮素、芦丁与SPI互作机制分别为动态淬灭及静态淬灭.
文献关键词:
槲皮素;芦丁;溶解性;乳化性;凝胶性;消化特性;非共价作用
作者姓名:
赵钜阳;袁惠萍;孙昕萌;金聪
作者机构:
哈尔滨商业大学旅游烹饪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赵钜阳;袁惠萍;孙昕萌;金聪-.槲皮素、芦丁与大豆分离蛋白非共价作用机制及其功能性和消化性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22(15):73-80
A类:
B类:
槲皮素,芦丁,大豆分离蛋白,非共价作用,消化性,复合物,溶解性,乳化性,凝胶性,紫外可见光谱法,荧光光谱法,互作机理,荧光淬灭,结合位点,热力学参数,黄酮,SPI,功能性质,EAI,ESI,乳化活性,高蛋白,生物利用度,多酚,互作机制,制表,蓝移,发结,氢键,范德华力,消化特性
AB值:
0.25889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