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206例46,XY性发育异常患者的分子诊断和临床特点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46,XY性发育异常(DSD)患者的分子诊断方法和临床特点,加深对疾病的认识。方法:采用基于多重PCR的AA芯片法和探针捕获法两种靶向二代测序技术,对2009年7月至2021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诊治的206例46,XY DSD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并对分子诊断明确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206例患者中,同时有小阴茎、尿道下裂、隐睾三种表型的患者诊断率最高,可达75.28%。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外生殖器男性化不全表现,其中小阴茎伴有尿道下裂最为常见(87.25%)。81例(39.32%)患者检测为单一基因突变,104例(50.49%)患者存在多个基因突变,21例(10.19%)患者未检测到基因突变。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ACMG)指南统计致病和可疑致病比例,发现明确分子诊断的有107例,诊断率为51.94%,包括类固醇5α-还原酶2(SRD5A2)突变40例(37.38%),雄激素受体(AR)突变36例(33.64%),类固醇生成因子1(NR5A1)突变18例(16.82%),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3(HSD17B3)突变6例(5.61%),17α-羟化酶/17,20-裂解酶(CYP17A1)、Wilms肿瘤相关基因1(WT1)、GATA结合蛋白4(GATA4)突变各2例(1.87%),黄体生成素受体(LHCGR)突变1例(0.93%)。在81例青春期后患者中,29例有乳房发育,其中25例(86.21%)为AR突变。结论:46,XY DSD患者的临床表型和分子病因复杂。靶向二代测序具有高通量、高效率、低成本的优势,尤其对遗传异质性较强的46,XY DSD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文献关键词:
性发育异常;46,XY性发育异常;靶向二代测序;分子诊断
作者姓名:
刘雪萌;赵双霞;朱惠;韩兵;徐悦;姚海军;刘阳;陈燕;程开祥;宋怀东;乔洁
作者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20001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分子诊断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心实验室 20001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20001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 20001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妇产科 200011
引用格式:
[1]刘雪萌;赵双霞;朱惠;韩兵;徐悦;姚海军;刘阳;陈燕;程开祥;宋怀东;乔洁-.206例46,XY性发育异常患者的分子诊断和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2(09):781-788
A类:
SRD5A2,HSD17B3
B类:
XY,性发育异常,分子诊断,临床特点分析,DSD,AA,靶向二代测序,二代测序技术,上海交通大学,学医,第九人,基因检测,小阴茎,尿道下裂,隐睾,诊断率,度外,外生殖器,男性化,基因突变,未检,医学遗传学,基因组学,ACMG,可疑,类固醇,还原酶,雄激素受体,生成因子,NR5A1,醇脱氢酶,羟化酶,裂解酶,CYP17A1,Wilms,肿瘤相关,WT1,结合蛋白,GATA4,黄体生成素受体,LHCGR,青春期后,乳房发育,临床表型,分子病,遗传异质性,病因诊断
AB值:
0.33162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