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3D肠道微生物教学系统的构建及应用探索
文献摘要:
不同微生物空间结构承其相应的生长繁殖、释放毒素、感染机体等病理生理机制.教材中的微生物结构、作用机制及感染人体过程等内容通常以文字描述和简易二维图示的固定形式呈现.学员只能凭借想象建立微生物形态及作用人体的过程.目前,国内外有些课堂采用具体的3D打印实物模型进行讲解,但受到时间及空间的制约,无法模拟微生物活动的动态过程,更无法让学员线下自学.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开展微生物教学,笔者探索性的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笔者将互联网三维仿真模型与课堂相结合,通过常见的肠道微生物为切入点,建立可视化程度较高的数字化三维肠道微生物模型及其作用于人体的动效过程插入学员课堂教学教案中.结合病例分析、临床事件探讨以及如何诊治等教学节点,创建一个打破空间和时间限制的互动性较好的教学平台,以改善教学质量,帮助学员积极思考,增强学习兴趣.
文献关键词:
互联网;三维;微生物教学;仿真模型;互动模式;应用探索;教育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范文瀚;李成忠;余姣;徐爱静;梁雪松
作者机构: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感染科,上海 20043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范文瀚;李成忠;余姣;徐爱静;梁雪松-.3D肠道微生物教学系统的构建及应用探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2(02):1-5
A类:
B类:
肠道微生物,微生物教学,教学系统,构建及应用,应用探索,物空间,生长繁殖,放毒,病理生理机制,微生物结构,常以,文字描述,图示,定形,学员,实物模型,微生物活动,动态过程,下自,自学,三维仿真模型,可视化程度,生物模型,教案,合病,病例分析,临床事件,教学节点,一个打,破空,空间和时,时间限制,互动性,教学平台,改善教学,积极思考,增强学习,互动模式
AB值:
0.3963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