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教育实践研究的意义遮蔽与生成取径——兼论教育学者介入教育实践的价值
文献摘要:
长期以来,专业化的教育实践研究秉持着本质主义和还原论的研究逻辑,在技术理性和现代性的联结下推波助澜,产生了具有演绎性、预设性、单一性特征的"输入——产出"研究模式,遮蔽并异化了教育实践研究的意义.生成作为一种过程性、交互性的思维方式,亦是一种具身交互的认知范式,在对实践研究的意义探寻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因此,作为一种主体间参与的意义建构模式,生成的教育实践研究强调研究主体通过具身行动关切真实的教育变革情境和问题,回归教育实践研究的初心;充分重视主体间的交互行动和协作,发掘兼具理性认识和个体经验的实践理论;重新审视研究活动对实践者的生命意义,彰显人文研究的道德价值.
文献关键词:
教育实践研究;教育研究;意义
作者姓名:
石烨;李太平
作者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石烨;李太平-.教育实践研究的意义遮蔽与生成取径——兼论教育学者介入教育实践的价值)[J].当代教育科学,2022(11):12-19
A类:
B类:
教育实践研究,遮蔽,教育学者,入教,秉持着,本质主义,还原论,研究逻辑,技术理性,结下,下推,推波助澜,预设性,单一性,研究模式,种过,过程性,交互性,具身交互,认知范式,方法论意义,主体间,意义建构,建构模式,研究主体,教育变革,理性认识,个体经验,实践理论,实践者,生命意义,人文研究,道德价值
AB值:
0.49464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