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显微构造地质学"课程建设与发展
文献摘要:
显微构造地质学是构造地质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岩石中的小型-微型-超微型构造,可以解决地球科学领域的许多重要科学问题.我国显微构造地质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始于20世纪30年代,90年来在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领域贡献颇丰.近20年来,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等现代微区测试分析方法得到不断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已为显微构造分析带来了革命,也使得显微构造研究的重要性更为突出.中国构造学界应该认识和把握这一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加强显微构造地质学的学科建设,深化新课程改革,拓展学科新理论、新思维和新方法."显微构造地质学"课程建设和发展中,教学团队建设是重点,课程内涵建设是核心,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是基础.本文基于"显微构造地质学"课程实践,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
文献关键词:
显微构造地质学;课程实践;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徐海军;彭松柏;王永锋;徐先兵;章军锋
作者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球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徐海军;彭松柏;王永锋;徐先兵;章军锋-."显微构造地质学"课程建设与发展)[J].中国地质教育,2022(02):36-43
A类:
显微构造地质学
B类:
建设与发展,分支学科,超微,地球科学,科学领域,科学问题,教学工作,颇丰,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微区,测试分析方法,已为,构造分析,新课程改革,建设和发展,教学团队建设,课程内涵,内涵建设,教学资源建设,课程实践,课程目标,想法
AB值:
0.158647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