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秦岭造山带—鄂尔多斯盆地野外实践》课程之"造山带构造演化"野外教学设计
文献摘要:
野外实习是地质学本科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课堂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大学三年级的野外教学实习是在学生基本完成了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着眼于创新思维的启发和科研方法的训练,帮助学生从理论学习向科学研究顺利过渡,是培养地质学专业学生成才的关键课程.文章重点以西北大学地质学系《秦岭造山带—鄂尔多斯盆地野外实践》课程之"造山带构造演化"为例,以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通过考察研究典型路线剖面上保存的古洋壳残片(蛇绿岩)、俯冲—碰撞过程的岩浆、变质、沉积记录,培养学生重建造山带构造演化过程的思路和方法.
文献关键词:
地质学;本科教学;野外实习;秦岭造山带;构造演化
作者姓名:
孙圣思;董云鹏
作者机构: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 地质学系,西安 71006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孙圣思;董云鹏-.《秦岭造山带—鄂尔多斯盆地野外实践》课程之"造山带构造演化"野外教学设计)[J].高校地质学报,2022(03):368-377
A类:
B类:
秦岭造山带,鄂尔多斯盆地,野外实践,野外教学,野外实习,本科教学,理论教学,三年级,教学实习,课程学习,创新思维,科研方法,理论学习,养地,地质学专业,学生成才,关键课程,西北大学,板块构造理论,通过考察,古洋,残片,蛇绿岩,俯冲,岩浆,变质,沉积记录,构造演化过程,思路和方法
AB值:
0.31384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