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础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及实践成效: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
文献摘要:
桂林理工大学《基础地质学》课程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深厚的成果积淀.近年,"大地质"观和"大工程"观的专业导向以及新工科建设背景又对地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该课程也逐渐显现出一些短板:课程知识在横向交叉、与工程实践及行业产业的结合,以及对思政内容的传递方面有待加强;当前教学模式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不足;学生的认知负荷偏大、学习兴趣不足.针对上述问题,课程团队秉承内容更新—模式变革—兴趣引领的理念,进行了一系列课程改革实践:以教材编写、实体课堂和线上资源为载体进行教学内容更新;基于多种教学方法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多种教学资源的同步建设.教学实践表明,课程改革在提升学生专业兴趣、助力学生学科竞赛、创新思维培养等方面均表现出良好的效果;在教学资源共享、课程知识与产业实际结合、提高课堂氛围、知识结构拓展以及综合能力提升等方面获得学生的积极评价,满意度高.
文献关键词:
基础地质学;课程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赵义来;康志强;钱建平;白令安;杨金豹;汪雯;徐荣铭
作者机构:
桂林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桂林 541004;桂林理工大学 发展规划与教学质量监控中心,桂林 54100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赵义来;康志强;钱建平;白令安;杨金豹;汪雯;徐荣铭-.《基础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及实践成效: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J].高校地质学报,2022(03):357-363
A类:
B类:
基础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成效,桂林理工大学,建设和发展,大工程,专业导向,新工科建设,地学人才,显现出,课程知识,思政内容,学生创新思维,认知负荷,偏大,课程团队,模式变革,兴趣引领,系列课程,改革实践,教材编写,线上资源,教学内容更新,多种教学方法,翻转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改革,同步建设,专业兴趣,学科竞赛,创新思维培养,教学资源共享,课堂氛围,知识结构,积极评价,满意度高,资源建设
AB值:
0.351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