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文献摘要:
地质学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构建而成的《工程地质分析原理》课程,以工程稳定性岩体为主讲对象,以国家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需求为目标,通过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和技术方法的讲授和实践训练,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有用人才.多年教学实践表明,该门课程基本概念多,涉及知识面宽,其工程过程和机制分析要求教师讲解逻辑慎密,并具有三维空间思维,因而教学难度较大.通过教学改革和长期的教学实践与不断总结,取得了如下教改体会:(1)与时俱进,坚持教学改革.结合现状,循序渐进,改革不合理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补充必要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完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2)突出重点,兼及其他.重点讲解工程地质领域的基本理论,也适当介绍和分析所涉及的人文现象与环保问题.(3)理论联系实际.工程地质基本理论的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授课中应该适当增加工程案例的介绍,增强学生的感观认识.(4)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工程现场的课间实习以及学生的专题研讨,据此提高师生的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5)课程考核采用理论知识笔试与实践动手能力相结合的计分法.教学实践表明,我们采取的这些教改措施是行之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得到了同学们的普遍欢迎.
文献关键词:
地质工程;学科体系;教学改革;基础理论;现场实践;环境保护
作者姓名:
祖辅平;杜菊民;蔺晓燕;陈延军;袁珍
作者机构:
西安石油大学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 710065;西安石油大学 陕西省油气成藏地质学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65;江苏省地质工程有限公司,南京 210018;西安石油大学 电子工程学院,西安 71006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祖辅平;杜菊民;蔺晓燕;陈延军;袁珍-.《工程地质分析原理》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高校地质学报,2022(03):394-401
A类:
慎密
B类:
工程地质分析,教学实践与思考,地质学,应用技术,技术构建,岩体,主讲,国家建设,国民经济发展,实践训练,知识面,面宽,工程过程,机制分析,求教,教师讲解,三维空间,空间思维,循序渐进,突出重点,兼及,地质领域,环保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课中,工程案例,感观,课堂讲授,工程现场,课间实习,专题研讨,高师生,互动性,创造性思维,课程考核,笔试,实践动手能力,教改措施,同学们,地质工程,学科体系,现场实践
AB值:
0.40309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