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基于个体明见性的道德教育
文献摘要:
当前德育主要基于道德规范,忽视个体明见性.如果德育要在个体行为与道德规范之间实现有效沟通,它必须触发个体明见性的情感体验,后者才是德育在个体内心发生教育影响的现实基础.因此,德育并不是它表面所显示的那种基于道德规范的实践,德育始终是要建立在个体内隐的、生成于个人日常生活体验的原生意识之上.这样的德育不仅可以把我们引向我们心心念念的道德世界,也可以让个人在人类道德生活的真实情感与自我呈现中产生自主的道德行动.这种德育路径不是原来的结构外烁,也不是对个体自我意识的破坏性批判,而是借助现象学还原到我们生命的原初体验,它既可以促进个人成长,也可以阻断对个体生命的无意识集体控制.
文献关键词:
个体明见性;内心体验;还原;验前;超越
作者姓名:
孙风强;李德显
作者机构:
山东建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济南 250101;辽宁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辽宁大连 11602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孙风强;李德显-.基于个体明见性的道德教育)[J].教育学报,2022(04):16-25
A类:
个体明见性,原初体验
B类:
道德教育,道德规范,个体行为,有效沟通,情感体验,教育影响,现实基础,那种,内隐,生活体验,生意,引向,心心念念,道德世界,道德生活,自我呈现,道德行动,德育路径,个体自我意识,破坏性,现象学还原,个人成长,个体生命,无意识,内心体验,验前
AB值:
0.36046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