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天工开物》三英译本作者"误见"之译者行为批评研究
文献摘要:
《天工开物》乃晚明四大科学家之一的宋应星所作,亦居明末四大科技巨著之列.因作者写作仓促、经济窘迫、无力延友商酌、历史局限等缘由,导致出现作者"误见".本文借助译者行为批评视角对《天工开物》三英译本(任译、李译、王译)之作者"误见"的译者行为展开描述与比较,指出"求真-务实"评价模式需分译内与译外两视域、语内与语际两层面.研究发现,因原文版本、文本史料价值、误见相对性等译内因素与译者情境、译者动机等译外要素制约,在误见层面,任译与李译对各自原文底本——涂本与陶本多呈译内语言性求真,王译对其原文底本——潘本则多倾向于译外社会化超务实,但三译本亦在译者行为连续统上寻求一定平衡,游走于"原文底本/作(译注)者"与"读者/社会"之间.本研究旨在弥补《天工开物》英译研究中的原文版本重视不足,深化对译者行为批评理论的核心概念"求真""务实"及其评价模式的认识,以提升《天工开物》译介过程中的信息信度.
文献关键词:
《天工开物》三英译本;误见;中文底本;译者行为批评
中图分类号:
[3] 社会科学总论(C)
作者姓名:
林宗豪;王宏
作者机构:
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5006;温州商学院,浙江温州32503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林宗豪;王宏-.《天工开物》三英译本作者"误见"之译者行为批评研究)[J].上海翻译,2022(06):73-79
A类:
误见,中文底本
B类:
天工开物,英译本,晚明,大科学,宋应星,所作,明末,巨著,之列,仓促,窘迫,无力,商酌,历史局限,缘由,译者行为批评视角,求真,评价模式,译内,译外,两层,原文,文版,史料价值,相对性,内因,要素制约,语言性,连续统,游走,译注,英译研究,对译,批评理论,核心概念,译介
AB值:
0.2838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