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从译者主体性看《金瓶梅》两英译本中动物隐喻的翻译
文献摘要:
隐喻描写是《金瓶梅》的重要特点之一,也是翻译的重点和难点.由于译者翻译策略和翻译目的不同,现有两个《金瓶梅》英语全译本的隐喻翻译表现出不同的文化传播效果.在翻译动物隐喻时,埃杰顿较为灵活,综合采用直译、意译、替换、省略等多种翻译方法,归化多于异化,更照顾西方读者的阅读习惯;芮效卫直译多于意译,异化多于归化,更侧重传播"他者文化".他们的努力充分体现了译者主体性的发挥.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有时对原文的意义会有一定的减损或叛逆,但为传播文化和丰富目的语表达而进行的创造性翻译基本上都是可以接受的,有助于读者认识和感受差异性表达和他者文化.
文献关键词:
译者主体性;《金瓶梅》;动物隐喻;翻译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振平;陈家骅
作者机构:
天津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457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振平;陈家骅-.从译者主体性看《金瓶梅》两英译本中动物隐喻的翻译)[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6):121-127
A类:
B类:
译者主体性,金瓶梅,英译本,动物隐喻,描写,重要特点,重点和难点,翻译策略,翻译目的,全译本,隐喻翻译,传播效果,埃杰顿,合采,直译,意译,省略,翻译方法,归化,照顾,阅读习惯,重传,他者,原文,减损,叛逆,传播文化,目的语,创造性翻译,基本上,差异性表达
AB值:
0.39758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