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小学价值观教育的历史演进
文献摘要:
回顾和反思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小学价值观教育的历史演进对于新时代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高度重视中小学价值观教育,将其作为实现党和国家教育目标的重要任务;始终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为主旋律;无论是在目标表述,还是内容和路径选择上,都体现了守正创新、与时俱进的鲜明特点;基本途径主要分为直接与间接两大类;逐步呈现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协同联动的现象,形成了中小学价值观教育的中国经验.与此同时,七十多年来我国中小学价值观教育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思想政治教育、德育、价值观教育等各种概念交替使用和教育内容交叉重叠;价值观教育的目标维度还需要进一步厘清,特别是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如何反映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还需要进一步细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如何回应一些西方竞争性价值观的挑战需进一步探索;价值观教育的家庭、社区和政府等社会支持体系与机制还未有效地建立起来等,这些都是未来中小学价值观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需要努力的方向.
文献关键词:
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演进
作者姓名:
耿博雅;石中英
作者机构: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
引用格式:
[1]耿博雅;石中英-.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小学价值观教育的历史演进)[J].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22(01):65-77
A类:
竞争性价值观
B类: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演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家教,教育目标,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主旋律,鲜明特点,基本途径,两大类,协同联动,中国经验,七十多年,种概念,教育内容,交叉重叠,目标维度,身心发展,社会支持体系,教育理论,爱国主义教育
AB值:
0.20183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