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互联网+"时代高校教育中的价值观塑造——以法学教育为例
文献摘要:
能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检验高校教育成功与否的"金标准"."互联网+"条件下的高校价值观教育,既面临着严峻挑战,又获得了时代所赋予的良机."互联网+"只是促进了高校教育的工具性变革,其本身没有价值取向,无法实现价值引领."互联网+"时代高校价值观教育面临的价值困境是:自身的技能化;师生关系的离散化;学生思维的唯我化."数据至上"遮蔽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教学模式的过度形式化无法实现价值引领,"网络诸神之争"侵蚀学生的价值信仰,三者共同构成了高校教育中价值式微的缘由.以信息化的手段进行高校教育价值观塑造的方法包括:打造高校教育网络课程思政,贯彻立德树人;强化"线上""线下"互通,打破价值观教育的时空限制;鼓励学生发掘网络资源,展开价值观塑造的自我反思.
文献关键词:
"互联网+";高校教育;价值观;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姜永伟;于宝林;冯雷
作者机构:
大连海事大学 法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公共管理与法学院,辽宁 阜新 123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姜永伟;于宝林;冯雷-."互联网+"时代高校教育中的价值观塑造——以法学教育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22(02):83-90
A类:
B类:
高校教育,价值观塑造,以法,法学教育,教育成功,金标准,价值观教育,良机,工具性,实现价值,价值困境,技能化,师生关系,离散化,学生思维,唯我,遮蔽,形式化,诸神之争,价值信仰,中价,式微,缘由,教育价值观,教育网络,网络课程思政,时空限制,网络资源,开价,自我反思
AB值:
0.42241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