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中外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调查与比较
文献摘要:
价值观是判断评价事物是非好坏的内心尺度,决定和统帅着人的态度、动机和行为模式.基于对中国、美国、俄罗斯等11个国家大学生的在线调查,比较分析中外大学生在价值观认同、价值观养成、价值观教育效果评价等方面的异同发现,中外大学生在价值观认同上均呈现个体与社会两个向度.相较而言,我国大学生更加注重"法治"与"爱国",国外大学生则倾向于关注"自由"与"公正",大学生的个体价值取向与价值观教育的社会价值导向之间存在一定的张力.在价值观养成上,中外大学生普遍认为家庭成员和父母、利他性行为具有重要影响,中国大学生侧重将直接性共同规范和社会性善举作为价值观养成的重要基础和方式,国外大学生则更加关注差异性教育资源和个性化活动的作用.在效果评价上,中外大学生普遍将学校视为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将良好品格培养视为最重要的方式,同时在价值观教育效果评价和政府举措赞同度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加强和改进我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应持续关注社会导向与个体需求的同步满足,着力推动家庭、学校、社会的协同联动,深入推进学校价值观教育课程的创新发展.
文献关键词:
价值观;中外大学生;价值观养成;价值观教育
作者姓名:
杨晓慧
作者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 长春 13002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杨晓慧-.中外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调查与比较)[J].教育研究,2022(03):97-109
A类:
B类:
中外大学生,大学生价值观,价值观教育,好坏,统帅,动机和行为,行为模式,价值观认同,价值观养成,教育效果评价,同上,个体与社会,个体价值,社会价值导向,普遍认为,家庭成员,利他性,性行为,中国大学生,学生侧,共同规范,性善,善举,性教育,良好品格,品格培养,赞同,同度,加强和改进,应持,持续关注,个体需求,协同联动
AB值:
0.2964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