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高脂肪酶活性菌株的选育及其发酵制备豆豉中磷脂类物质含量的变化
文献摘要:
选育高脂肪酶活性菌株,考察其发酵制备豆豉过程中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PC)、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PI)和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的含量变化.采用维多利亚蓝和中性红油脂平板从淡豆豉饮片中初筛高脂肪酶活性菌株,运用对硝基苯酚法进行复筛,通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技术对筛选的菌株进行诱变以提高其酶活力,分别以出发菌株和诱变菌株发酵制备豆豉,采用HPLC测定豆豉不同发酵阶段PC、PI和PE的含量变化.筛选出1株高脂肪酶活性菌株,经ARTP诱变后,酶活性提高了 25.98%,经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为伞枝梨头霉;出发菌株和突变菌株发酵7 d制备的豆豉PC、PI和PE的含量没有明显差异,但显著高于市售淡豆豉相应成分的含量,分别约为后者的5倍、8~11倍和30倍.该研究优选了高脂肪酶活性的菌株,显著提高了豆豉中磷脂类成分的含量,确定了富含功能性磷脂的豆豉制备工艺,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文献关键词:
磷脂;脂肪酶;豆豉;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育种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孙家正;王伟明;郑宏宇;孙银玲;丁纯洁;陈丽艳
作者机构: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孙家正;王伟明;郑宏宇;孙银玲;丁纯洁;陈丽艳-.高脂肪酶活性菌株的选育及其发酵制备豆豉中磷脂类物质含量的变化)[J].食品与发酵工业,2022(11):43-49
A类:
pheric
B类:
高脂肪,脂肪酶活性,选育,脂类物质,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含量变化,维多利亚,中性红,红油,油脂,淡豆豉,饮片,初筛,对硝基苯酚,酚法,复筛,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room,temperature,plasma,ARTP,酶活力,HPLC,发酵阶段,株高,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市售,制备工艺,诱变育种
AB值:
0.283835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