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数字技术赋能城乡义务教育共治:理论机理与实现路径
文献摘要:
数字技术赋能城乡义务教育共治引发了教育治理的结构性变革,使得城乡义务教育治理模式从城镇学校单向输出资源走向城乡学校双向共治,治理关系从城镇学校治理权力主导走向城乡学校间对话治理,治理效率从城乡学校间低效输出转化走向精准高效算法治理.通过对数字技术赋能城乡义务教育共治进行价值透视,结合巴纳德社会协作理论对数字技术赋能城乡义务教育共治的理论机理进行分析,发现数字技术赋能所产生的城乡义务教育信息资源流动是达成共治目的与生成协作意愿的核心支撑,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与个性化发展的治理目的有机统一是共治的必要前提,积极稳定的协作意愿是共治的内生动力和必要保障,三者有机统一才能构建系统协作的教育共治体系.基于此,在未来数字技术赋能城乡义务教育共治的过程中,应立足"一体化"顶层设计,多种数字技术组合联通共治信息流动渠道;强调"异质性"互补共进,多角色治理者平等协作融通共治边界;促进"共同体"合力升级,互镜式发展凝聚共治系统共同精神.
文献关键词:
数字技术赋能;教育共治;教育一体化;教育共同体;城乡义务教育;协作系统;理论机理;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树涛;鲍俊威
作者机构: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310058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树涛;鲍俊威-.数字技术赋能城乡义务教育共治:理论机理与实现路径)[J].中国远程教育,2022(12):26-34
A类:
教育共治,价值透视
B类:
数字技术赋能,理论机理,教育治理,出资,城乡学校,治理关系,学校治理,治理权力,力主,治理效率,输出转化,精准高效,高效算法,算法治理,巴纳德,社会协作,教育信息资源,资源流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个性化发展,有机统一,建系,共治体系,技术组合,联通,通共,信息流动,多角色,角色治理,治理者,统共,教育共同体,协作系统
AB值:
0.26829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