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历史上的译者》对翻译实践的历史借鉴
文献摘要:
作为一类文化活动,翻译指的是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交流问题.在这类交流实践中,译者代表着自身生活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也就是所谓的"本土文化价值".译者所代表的是本土文化价值及其地位,以及译者对该文化价值的认识与所持的态度,这些认识和态度均会以这样或者那样的形式影响和制约其翻译模式的选择.针对翻译问题的研究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来时,当时在学术界发出了学科成立的宣言.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实现了多次转向之后,学者和译者以语言学、人类学、社会学、文学批评和文化研究的诸多视角对其进行了充分的解释和描述,呈现出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涌现出了大量知名甚至伟大的译者.比如,让·德利尔,朱迪斯·伍兹沃斯撰写的《历史上的译者》,被认为是国际翻译史研究界五十位专家学者跨越半个世纪集体努力的智慧结晶,该书首次把译者置于翻译史研究的中心地位,开辟了翻译史研究的新视野.该书所涉内容非常丰富,并通过新颖的视角串联起来.从时间跨度来说,从古埃及的译者到21世纪的翻译技术都有所涉猎.从空间广度来看,从欧洲到亚洲、非洲和美洲,几乎遍及世界.同时,对一些重要的译者群体或译者个体,不同章节从不同角度谈及,前后呼应.译者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由此得到较为立体的展示.在细节方面,从字母表的发明、民族语言的发展、民族文学的兴起、知识传播、权力关系、宗教传播、文化价值观的传播、词典编撰及口译员的历史贡献等角度探讨了历史上重要译者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该书是国际译联世界翻译通史撰写计划的重要阶段性成果,将译者置于翻译史研究的中心地位,开辟了翻译史研究的新视野,选取了九个能体现译者历史贡献的领域,全书内容丰富,视角新颖,借鉴新理论,展开跨学科研究,视角广阔.
文献关键词:
作者姓名:
杨彦丽
作者机构:
南阳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杨彦丽-.《历史上的译者》对翻译实践的历史借鉴)[J].中国电化教育,2022(03):后插4-后插5
A类:
B类:
翻译实践,历史借鉴,文化活动,流问题,自身生活,文化背景,本土文化,所持,那样,翻译模式,翻译问题,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来时,宣言,人类学,文学批评,文化研究,多视角,百家争鸣,涌现出,德利,利尔,朱迪斯,沃斯,翻译史研究,五十,十位,半个世纪,智慧结晶,该书,中心地位,新视野,非常丰富,时间跨度,古埃及,翻译技术,涉猎,美洲,遍及,译者群体,同章,章节,谈及,呼应,文明发展,字母表,民族语言,民族文学,知识传播,权力关系,文化价值观,词典,编撰,口译员,历史贡献,通史,阶段性成果,九个,内容丰富,跨学科研究
AB值:
0.38937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