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源于"道德"和"距离"的反语言之美——美学原则下的反语言产生
文献摘要:
人们内心对客观世界的感知与呈现世界所用的规范语言是同一对立体.规范语言在准确形象地描绘现实的同时也常常有意无意不可避免地冲淡了世界的鲜活美好,模糊了情感的真切,将感官中的世界过于标准化,消磨了新异感和真实感.反语言作为一种同标准语一同反映客观世界的社会现实,具有重新词汇化、过度词汇化等特点,在表现隐喻性和构建社会身份的过程中体现着客观世界的原生美,主观表现了神韵美和语言运用的功能美,从社会美学心理角度鉴赏反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在阐释语言美的同时,唤起人们对语言多样性的重视.
文献关键词:
反语言;美学心理;重新词汇化;过度词汇化;隐喻;社会身份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煜;何亚芸;毕伟;杨文暐;王猛;宋玉馨
作者机构: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外语学院,云南昆明650033;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400715;云南开放大学教育学院,云南昆明65022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煜;何亚芸;毕伟;杨文暐;王猛;宋玉馨-.源于"道德"和"距离"的反语言之美——美学原则下的反语言产生)[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02):98-103
A类:
反语言,重新词汇化,过度词汇化,美学心理
B类:
美学原则,语言产生,现世,有意无意,冲淡,真切,消磨,新异,真实感,标准语,一同,映客,社会现实,隐喻性,社会身份,主观表现,神韵,语言运用,功能美,社会美,鉴赏,语言美,唤起,语言多样性
AB值:
0.30848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