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油茶籽油不同形态酚类化合物对油脂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文献摘要:
为阐明酚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机理及利用其协同增效作用延缓油脂氧化,对油茶籽油中游离酚(free phenolics,FP)、酯化酚(esterified phenolics,EP)及不溶性结合酚(insoluble-bound phenolics,ISP)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采用Schaal烘箱法研究不同形态酚类化合物单独或复配作用对油茶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不同形态酚类化合物的互作关系.结果 表明:FP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5、提取温度45℃、提取时间1.5h、提取次数3次,EP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碱解液与乙酸乙酯体积比1∶1、萃取次数3次,ISP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NaOH浓度0.25 mol/L、料液比1∶3、碱解时间6h、碱解温度45℃.在最优条件下,油茶籽油中FP、EP及ISP含量分别为(43.43±2.05) mg/kg、 (28.67±1.51) mg/kg及(65.87±1.34) mg/kg.不同形态酚类化合物均具有抑制氧化产物生成,增强油脂氧化稳定性的作用,其中EP+ ISP的抗氧化性最强.各互作组分在油脂中均呈一定的拮抗作用,其中FP+ EP+ ISP的拮抗作用最强.
文献关键词:
油茶籽油;游离酚(FP);酯化酚(EP);不溶性结合酚(ISP);氧化稳定性;互作关系
作者姓名:
刘国艳;李思童;梁丽;朱雯绮;周婉丽;徐鑫
作者机构:
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国艳;李思童;梁丽;朱雯绮;周婉丽;徐鑫-.油茶籽油不同形态酚类化合物对油脂氧化稳定性的影响)[J].中国油脂,2022(02):85-90,117
A类:
EP+,FP+
B类:
油茶籽油,不同形态,酚类化合物,油脂氧化,氧化稳定性,氧化机理,协同增效作用,游离酚,free,phenolics,酯化,esterified,结合酚,insoluble,bound,ISP,Schaal,烘箱法,复配,配作,互作关系,最优提取工艺,工艺条件,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5h,碱解,乙酸乙酯,体积比,NaOH,6h,最优条件,抑制氧化,氧化产物,抗氧化性,拮抗作用
AB值:
0.2355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