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乡土性与家
文献摘要:
费孝通晚年提出"场"对差序格局的延补,强调本土研究的心态转向,其中隐含着"乡土性"具有"心"的精神气质."乡土性"的内核是家,所谓乡村"空心化"即乡野之家的衰落.家的基地性、物质性、情感性促成乡土性空间从地点到地方性的生成.乡野之家的文化性包括:主体性,从"我"到"我们"的发生;身体性,在家;一体性,家乡."回家"与"返乡"共享同一种意义指向——回到本体意义的地方.重估乡土性与现代性的关系,重塑"家"的基地性意义,乡村振兴即乡野之家的重建.通过"家"再嵌入乡土性中,有助于探索从地方到全球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式样本.
文献关键词:
乡土性;空心化;家;地方性;家乡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方旭东
作者机构:
信阳师范学院 法学与社会学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方旭东-.乡土性与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2):15-22
A类:
B类:
乡土性,费孝通,晚年,差序格局,本土研究,中隐,精神气质,空心化,乡野,之家,衰落,物质性,情感性,地方性,文化性,身体性,一体性,回家,返乡,意义指向,重估,再嵌入,嵌入乡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式样
AB值:
0.3785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