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增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适应性的路径研究——一种知识社会学的观点
文献摘要:
增强适应性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课程的适应性属于职业教育改革的微观层面.增强课程适应性的外在动力源自于三个方面:知识发展的内在需要、社会对劳动者素质的新要求以及新知识生产模式的推动.以"问题解决"为逻辑基点的知识生产新模式对职业教育课程知识带来多重影响,即知识性质的应用性、知识体系的开放融合性、知识结构的技术导向性、知识传授的建构性与知识评价的多元性.基于此,为了增强职业教育课程的适应性,需要以"工作任务需要"为逻辑基点,增强课程技术知识的适应性;以"实际问题解决"为目标定位,凸显核心技能的适应性;以"跨学科交融"为课程内容取向,凸显知识的整合性与建构性;以"多元协同参与"为课程组织方式,提升知识的反思创新性;以"异质多维标准"为课程评价方式,提升课程知识的多元价值.
文献关键词:
职业教育适应性;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知识社会学;知识生产方式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志军;易小邑
作者机构:
湘中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文学院,湖南 邵阳 422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志军;易小邑-.增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适应性的路径研究——一种知识社会学的观点)[J].职教发展研究,2022(01):52-60
A类:
B类:
高等职业教育,知识社会学,增强适应性,职业教育改革,微观层面,动力源,知识发展,新知识,知识生产模式,逻辑基点,知识生产新模式,课程知识,多重影响,知识性质,开放融合,融合性,知识结构,技术导向,导向性,知识传授,建构性,多元性,工作任务,技术知识,目标定位,核心技能,学科交融,内容取向,整合性,多元协同,协同参与,课程组织,组织方式,课程评价方式,多元价值,职业教育适应性,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知识生产方式
AB值:
0.37091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