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中小学生肥胖问题研究:校际差异及时间分配表征
文献摘要:
学校是否会形塑学生身体?为回答这一问题,基于"中小学生学习情况及学习环境调查(2020)"数据,通过"以个体为中心"的研究视角,运用潜在剖面分析、多层次次序Logistic回归,探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层面的校际差异与个体层面的时间分配模式是否对中小学生的肥胖程度产生影响.研究发现:(1)在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学校评级与学校性质分别会对小学生与初中生的肥胖程度造成影响;高中阶段学校因素的影响不显著.(2)肥胖程度在时间分配模式上呈现出两种不同表征并随学段发生变化.在小学与初中阶段,作业型、均衡型与游戏型3种较多静态时间分配模式的学生更容易发胖.(3)中小学生肥胖的时间分配随着校际差异存在异质性表征,初中阶段尤为明显.相较于民办初中,公办初中的学生更容易因时间分配的不均衡而"致胖".因此,在学校及学生健康政策制定中应当充分考虑中小学生肥胖的结构性特征,通过对作业、手机(游戏)、运动以及睡眠的时间进行政策性干预,进而从影响肥胖的外部因素角度有效遏制超重、肥胖现象的发生.
文献关键词:
肥胖;以个体为中心;校际差异;时间分配模式
作者姓名:
张文明;陈嘉晟
作者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上海 200241;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上海 200241
引用格式:
[1]张文明;陈嘉晟-.中小学生肥胖问题研究:校际差异及时间分配表征)[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02):43-56
A类:
B类:
中小学生,肥胖问题,校际差异,形塑,生身,小学生学,学习情况,学习环境,环境调查,以个体为中心,潜在剖面分析,次次,次序,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层面,个体层面,时间分配模式,小学阶段,初中阶段,评级,初中生,造成影响,高中阶段,学校因素,学段,小学与初中,游戏型,发胖,民办,公办,因时,学生健康,健康政策,政策性,外部因素,超重
AB值:
0.3123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