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中小学生欺凌旁观者"平庸的恶"的行动逻辑
文献摘要:
"平庸的恶"源于个体在行动中的"无思"和"判断匮乏".中小学生欺凌中旁观者产生缘由主要有:一是中小学校场域塑造,导致责任转嫁的流动机制;二是旁观者个体的抉择策略和行动逻辑.旁观者"平庸的恶"存在三种道德面孔:无思、判断的匮乏和责任的稀释或责任的分散.消解"平庸的恶"需国家和中小学校明晰法律的意蕴,确立规训的权力域;构建反欺凌的社会关系联结网,提升全员情感的"依恋"程度;消解"信仰"危机,反抗"平庸的恶",重塑主体性向度.
文献关键词:
平庸的恶;中小学生欺凌;欺凌旁观者;行动逻辑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斯斯
作者机构:
重庆市北新巴蜀中学校,重庆40152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斯斯-.中小学生欺凌旁观者"平庸的恶"的行动逻辑)[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2(11):70-74
A类:
平庸的恶,社会关系联结
B类:
中小学生欺凌,欺凌旁观者,行动逻辑,缘由,中小学校,学校场域,责任转嫁,流动机制,抉择,面孔,立规,规训,反欺凌,结网,依恋,反抗,性向
AB值:
0.18932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