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CEP290基因新变异相关单纯视锥视杆细胞营养不良基因型与临床表型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观察并分析
CEP290基因新复合杂合变异导致的单纯视锥视杆细胞营养不良(CORD)的临床表型和致病性。
方法:回顾性研究。2021年12月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就诊并经基因检测确诊的1个CORD家系中的2例患者及2名家系成员纳入研究。受检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彩色眼底照相、自身荧光、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SS-OCT)、自适应光学眼底成像、静态阈值视野、全视野和多焦视网膜电图(ERG)检查,以及全身其他系统检查。采集受检者外周静脉血,提取全基因组DNA。应用遗传性视网膜疾病试剂盒PS400对DNA进行测序,对可疑致病突变位点进行Sanger验证及家系共分离分析。参照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学会(ACMG)指南对突变位点致病性进行分析。通过GERP++、Clustal Omega、Weblogo分析软件明确该基因突变位点在不同物种间的保守性。结果: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21、29岁。患者右眼和左眼BCVA分别为0.7、0.4和0.3、0.4。全视野、多焦ERG检查,视锥细胞、视杆细胞功能降低,以视锥细胞功能下降更甚。SS-OCT检查,黄斑外核层变薄,椭圆体带及嵌合体带光反射信号减弱。自适应光学眼底成像检查,黄斑中心凹10°视角内视锥细胞排列紊乱、密度降低,部分区域视锥细胞萎缩透见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全身其他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基因检测结果显示,2例患者均携带
CEP290 c.950T> A(p.Leu317*)(M1)、c.4144_4149del(p.Tyr1382_Glu1383del)(M2)复合杂合变异。其父亲、母亲分别携带M2、M1。M1、M2分别为新发现无义突变、新发现缺失突变,在人群基因频率数据库、ExAC数据库、千人基因组计划数据库中未见。M1被Mutation Taster、CADD软件预测为有害,GERP++显示其影响的氨基酸高度保守;根据ACMG指南评为疑似致病性变异。M2为临床意义未明变异。先证者父母临床表型未见明显异常。Sanger测序验证,符合家系共分离。
结论:CEP290基因突变导致的单纯CORD患者在视锥细胞结构异常、密度下降,视锥、视杆细胞功能下降时,仍保留较好的视力。
CEP290基因M1、M2分别为新发现无义突变、新发现缺失突变,扩大了单纯CORD的致病基因谱。
文献关键词:
基因;突变;锥杆细胞营养不良;临床表型;CEP290基因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郭庆歌;李亚;游雅;刘长庚;李舒茵;雷博
作者机构:
河南省立眼科医院 河南省人民医院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 郑州 45000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郭庆歌;李亚;游雅;刘长庚;李舒茵;雷博-.CEP290基因新变异相关单纯视锥视杆细胞营养不良基因型与临床表型分析
)[J].中华眼底病杂志,2022(08):650-655
A类:
视锥视杆细胞营养不良,CORD,PS400,Weblogo,950T,Leu317,4149del,Tyr1382,Glu1383del,锥杆细胞营养不良
B类:
CEP290,新变异,异相,基因型,临床表型,表型分析,复合杂合变异,回顾性研究,省立,眼科医院,基因检测,家系,名家,受检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彩色眼底照相,扫频,光相干断层扫描,SS,OCT,自适应光学,全视,多焦视网膜电图,ERG,外周静脉血,全基因组,遗传性,视网膜疾病,试剂盒,可疑,致病突变,Sanger,分离分析,医学遗传学,基因组学,ACMG,GERP++,Clustal,Omega,基因突变位点,种间,保守性,右眼,左眼,视锥细胞,细胞功能,变薄,椭圆体带,嵌合体,光反射,反射信号,黄斑中心凹,内视,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M1,M2,其父,父亲,新发现,无义突变,缺失突变,基因频率,ExAC,计划数,Mutation,Taster,CADD,软件预测,评为,致病性变异,先证者,合家,细胞结构,结构异常,下降时,致病基因
AB值:
0.28747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