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战乱中的创新发展——"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与反思
文献摘要:
[教学思路分析]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课为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紧承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又是第8课"百家争鸣"的前提和基础.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勾勒出当时经济政治方面的时代特征,更是思想文化发展的先决条件.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商鞅变法,难点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概况及其重要作用.本节课确定的教学目标有:(1)了解战国七雄、商鞅变法、都江堰等基本史实,感知战国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2)通过历史地图与问题情境探究活动,辩证地看待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通过多角度讨论分析商鞅变法的内容、作用和启示,用视频解读分析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概况和作用,强化史料实证意识和家国情怀、培养创新思维和发展个性、增进因地制宜和绿色可持续发展观念.(3)认识到改革创新促进国家强大和社会进步,学习商鞅不畏权贵、勇于改革的精神,深刻体验都江堰是古代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
文献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秦尊军
作者机构: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秦尊军-.战乱中的创新发展——"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与反思)[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2(02):35-38
A类:
B类:
战乱,战国时期,社会变化,设计与反思,教学思路,思路分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动荡,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勾勒,时经,时代特征,思想文化,先决条件,本节,教学重点,商鞅变法,都江堰水利工程,标有,战国七雄,史实,中国历史,总趋势,历史地图,问题情境,情境探究,探究活动,待战,诸侯,兼并,讨论分析,史料实证,实证意识,家国情怀,培养创新,创新思维,绿色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观,发展观念,创新促进,社会进步,不畏,权贵,古代中国,聪明智慧,民族自豪感,国家认同感
AB值:
0.4084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