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组态视域下学前教师数字技术采纳行为意向诱发机制研究——基于模糊集的定性比较分析(fsQCA)
文献摘要:
学前教师技术采纳行为意向是数字技术能否与保育教育整合的首道"门槛",其诱发机制是多因素不同条件耦合的过程.针对多因素"竞争效应"被注重而"协同效应"关照缺失的问题,研究从整体组态视角,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基于技术接受和使用统一理论与发展适宜性实践,构建了包括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社会影响、便利条件、自我效能感、工作年级等因素在内的采纳行为意向因果解释模型.通过对S省的401名学前教师进行调查发现:感知有用性等6个因素的不同条件均不具备对结果的必要解释力;获得的"高的有用性感知×好的便利条件感知×高自我效能感"等6条组态路径,有效拓展了原有技术采纳行为意向诱发机制的知识与诠释范畴;按工作年级分层所获路径,为幼儿园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教师数字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方案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文献关键词:
数字技术;采纳行为意向;发展适宜性实践;fsQCA;组态思维
作者姓名:
蔡建东;杨小锋
作者机构:
河南大学河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河南开封 475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蔡建东;杨小锋-.组态视域下学前教师数字技术采纳行为意向诱发机制研究——基于模糊集的定性比较分析(fsQCA))[J].电化教育研究,2022(04):116-124
A类:
采纳行为意向,教师技术采纳
B类:
学前教师,技术采纳行为,诱发机制,fsQCA,保育教育,教育整合,首道,竞争效应,关照,组态视角,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技术接受,统一理论,发展适宜性实践,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便利条件,自我效能感,作年,因果解释,解释模型,解释力,组态路径,幼儿园设计,数字技术应用,应用能力提升,提升方案,实践支持,组态思维
AB值:
0.25698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