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芳樟醇对莓实假单胞菌的抑菌活性及机制
文献摘要:
食品在生产、运输和贮藏过程中易受致病菌污染而引起食源性疾病.芳樟醇具有抗菌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芳樟醇对莓实假单胞菌的抑菌活性及作用机制,可为其作为天然食品防腐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测定最小抑菌浓度、绘制细菌生长曲线评价芳樟醇的抑菌活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晶紫染色实验、二乙酸荧光素染色实验以及测定电导率、核酸泄漏、呼吸代谢活力和呼吸链脱氢酶活性的变化探究芳樟醇的抑菌机制.结果表明:芳樟醇对莓实假单胞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为1.5 mL/L;芳樟醇能破坏莓实假单胞菌细胞的结构形态和细胞膜的完整性,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胞内物质泄漏、膜外电导率升高;能抑制呼吸代谢活力和呼吸链脱氢酶活性,破坏呼吸链,导致胞内代谢紊乱.研究认为,芳樟醇可通过破坏莓实假单胞菌的细胞结构和抑制其呼吸代谢而发挥抑菌作用,有望作为天然防腐剂应用于食品的防腐保鲜.
文献关键词:
芳樟醇;莓实假单胞菌;抑菌活性;抑菌机制;细胞膜;呼吸代谢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远颂;何荣荣;蔡佳欣;陈达;陈文学
作者机构:
天津大学 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天津 300072;海南大学 研究生处,海南 海口 570228;海南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远颂;何荣荣;蔡佳欣;陈达;陈文学-.芳樟醇对莓实假单胞菌的抑菌活性及机制)[J].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22(04):55-63
A类:
莓实假单胞菌
B类:
芳樟醇,抑菌活性,贮藏,中易,致病菌,食源性疾病,抗菌作用,食品防腐剂,最小抑菌浓度,细菌生长,生长曲线,结晶紫,染色实验,荧光素染色,电导率,呼吸代谢,脱氢酶活性,抑菌机制,细胞的结构,结构形态,细胞膜,加细,通透性,外电,胞内代谢,代谢紊乱,细胞结构,抑菌作用,天然防腐剂,防腐保鲜
AB值:
0.22186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