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金刚经》中的"V+于+O"及"于"的隐现
文献摘要:
在《金刚经》的六个汉译本中,及物动词后有时会使用"于"介引宾语,这一现象可能是受到译者的汉语水平差异、"于"自身的"未完成"用法以及汉译佛典四言文体的韵律制约这三方面因素的影响.此外,相同动名结构间"于"的使用具有一定开放性,这与动名结构所对应的梵语以及译者的主观选择有关.当译者有意识地使译文呈现"四字一顿"的文体风格时,会通过调节动名间"于"的隐现以增减音节,这在玄奘译本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突显了玄奘强烈追求四言文体的翻译风格特征.
文献关键词:
《金刚经》;"V+于+O";隐现;四言文体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嘉宜
作者机构: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北京 10008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嘉宜-.《金刚经》中的"V+于+O"及"于"的隐现)[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4):91-98
A类:
四言文体
B类:
金刚经,V+,+O,隐现,汉译本,及物动词,介引,宾语,译者,汉语水平,未完成,佛典,韵律,梵语,有意识,译文,一顿,文体风格,名间,增减,音节,玄奘译,翻译风格,风格特征
AB值:
0.43377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