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高中有机化学教学中提升核心素养并体味科学价值——以"乙炔的化学性质"为例
文献摘要:
介绍了"乙炔的化学性质"的教学设计思路,展现了如何利用创新实验、丰富素材和问题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有机物性质和结构之间的关系.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环节:(1)通过课前自主预习,从乙炔与乙烯的相似性入手,预测乙炔的性质,了解乙炔的实验室制法;(2)结合2个创新分组实验"基于井穴板的微型化气体连续制备和性质检验装置""利用真空输液瓶、微型样品瓶和注射器的密闭气体微型反应装置",教师和学生一起巩固了乙炔的实验室制法,验证了预测的化学性质,丰富了对乙炔性质的感性认知,发现了"乙炔不能使酸性K2Cr2O7溶液褪色"的异常现象;(3)从尝试解释异常现象入手,教师和学生一起从键能、加成比例、聚合后主链结构等多个角度探讨了乙炔与乙烯性质和结构的差异,建立起有机物官能团与性质关系的认知模型;(4)通过尝试利用模型解释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导电高分子"和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成果一等奖"AIE聚集诱导发光材料"的结构、性质与应用,教师和学生一起提升了对认知模型的理解建构,感悟了科学研究的乐趣,体会化学科学在促进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文献关键词:
乙炔;微型实验;AIE聚集诱导发光;iTunes U;混合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涛
作者机构:
河南大学附属中学 河南开封 47500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涛-.高中有机化学教学中提升核心素养并体味科学价值——以"乙炔的化学性质"为例)[J].化学教育,2022(17):62-72
A类:
iTunes
B类:
高中有机化学,化学教学,核心素养,体味,科学价值,乙炔,化学性质,创新实验,问题讨论,性质和结构,课前,自主预习,制法,分组实验,井穴,微型化,化气,连续制备,质检,输液瓶,注射器,密闭,闭气,感性认知,K2Cr2O7,褪色,异常现象,加成,后主,主链,链结构,官能团,认知模型,模型解释,诺贝尔化学奖,导电高分子,自然科学,科学成果,一等奖,AIE,聚集诱导发光,发光材料,乐趣,化学科学,文明发展,社会进步,微型实验,混合式学习
AB值:
0.44125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