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学校"课后课程"建设的底层逻辑:动力结构与支持条件
文献摘要:
学校"课后课程"建设旨在以课程为载体推进课后服务在学校实施,其底层逻辑指向"课后课程"建设在学校场域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的核心问题.根据层次与向度的双重约束条件,学校"课后课程"建设是由外部宏观的战略决策力、外部微观的政策外驱力、内部宏观的教育内生力与内部微观的课程判断力共同作用的.学校"课后课程"建设遵循特定的实践尺度,以跨界与统整的建设思想为实践理念,以缺位与趋同的现实问题为实践起点,以扩充与内嵌的生态位育为实践旨向,以经验与空间的秩序重构为实践过程.在"双减"背景下,为发挥"课后课程"对课后服务的支撑作用,提升课程育人质量,需要优化"课后课程"立体交叠的系统结构,提升"课后课程"务本适切的特色质量,推进"课后课程"多方参与的协同治理,构建"课后课程"全息耦合的共生图景.
文献关键词:
课后服务;"课后课程";课程建设;底层逻辑
作者姓名:
熊晴;朱德全
作者机构: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引用格式:
[1]熊晴;朱德全-.学校"课后课程"建设的底层逻辑:动力结构与支持条件)[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1):123-132
A类:
B类:
底层逻辑,动力结构,推进课,课后服务,学校实施,逻辑指向,学校场域,双重约束,战略决策,驱力,内生力,判断力,建设遵循,建设思想,实践理念,趋同,内嵌,生态位,位育,旨向,秩序重构,双减,课程育人质量,交叠,系统结构,务本,适切,多方参与,全息
AB值:
0.40736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