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作为沟通的写作——通识语境下大学写作课的建设与思考
文献摘要:
清华大学自2020年秋季学期开始,将"写作与沟通"课设为所有大一新生的必修通识基础课.从剖析大学通识教育的普遍困境出发,引入哈贝马斯相关理论及其对于大学理念的阐发,试图回答清华大学设置"写作与沟通"课程的深意.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课程中的"沟通",可被理解为哈贝马斯意义上的"交往",是促使大学回归生活世界、重建人的交往理性的一种有益尝试,而"写作"可被理解为"作为沟通的写作",通过强化兴趣导向、促进对话意识、激发论证精神,"写作与沟通"课程试图将大一学生从高考应试型和论文内卷型的写作中带离,让他们重新认识写作作为一种思维表达方式和人与人交往方式的魅力,培育和促进人的自我同一性和主体间性,从而回应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目的论——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文献关键词:
哈贝马斯;通识教育;写作课
作者姓名:
苏婧
作者机构:
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北京 10008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苏婧-.作为沟通的写作——通识语境下大学写作课的建设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22(07):89-95
A类:
B类:
大学写作课,建设与思考,清华大学,学期开始,大一新生,必修,修通,基础课,大学通识教育,哈贝马斯,大学理念,阐发,深意,学回,回归生活,生活世界,人的交往,交往理性,兴趣导向,对话意识,大一学生,高考,应试,内卷,重新认识,思维表达,表达方式,人与人,交往方式,自我同一性,主体间性,教育目的论,人的全面发展
AB值:
0.42853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