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基于模态贡献的动车组车体弹性振动控制
文献摘要:
动车组车体结构轻量化设计会导致结构柔性增加,随着动车组运营里程的增加,轮轨磨耗的加剧,车体在运行过程会出现抖车、晃车等异常弹性振动现象,进而影响乘坐舒适性和运行安全性.因此,从模态贡献、模态设计和模态控制等角度出发分析产生该异常振动的原因.基于动车组车体模态修正和模态试验结果,建立车体有限元模型;根据车体工况,将车体模态处理为自由模态,提取结构模态参数;基于模态分析理论和模态贡献原理,分析车体结构弹性模态振型,并依据车体模态位移计算结构模态贡献因子;分析控制车体弹性振动的模态匹配方法与传递函数控制方法.结果表明,对车体垂向振动贡献较大的模态依次为车体一阶垂弯、一阶菱形、二阶菱形、一阶扭转等模态,对横向振动贡献较大的模态依次为一阶横弯、一阶菱形、二阶菱形、一阶扭转模态.引起车体弹性振动的主要因素有轨道激扰、转向架蛇行、转向架模态、车下设备悬挂参数等.轮对、构架、车体等构件的刚性自振频率应满足隔振要求,车体一阶菱形弹性模态频率与构架刚性、弹性频率要有效隔离,可降低车体异常弹性振动;增大车体结构阻尼比可减小加速度传递函数幅值,提高乘坐舒适性,当车体结构阻尼比从0.015提高至0.150时,平稳性指标可改善13%,提高结构阻尼可显著降低车体振动.
文献关键词:
动车组;车体;模态分析;模态贡献;模态匹配;传递函数;高速列车;轨道不平顺
作者姓名:
曹辉;梁宁
作者机构:
成都工业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四川成都 611730;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系,四川 成都 61183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曹辉;梁宁-.基于模态贡献的动车组车体弹性振动控制)[J].机车电传动,2022(05):72-77
A类:
B类:
模态贡献,动车组车体,车体弹性振动,振动控制,车体结构,结构轻量化设计,计会,结构柔性,运营里程,轮轨磨耗,晃车,乘坐舒适性,运行安全性,模态控制,析产,异常振动,车体模态,模态修正,模态试验,立车,自由模态,结构模态参数,模态分析,模态振型,位移计,计算结构,分析控制,控制车,模态匹配,匹配方法,传递函数,函数控制,垂向振动,菱形,横向振动,扭转模态,有轨,转向架,蛇行,车下设备,悬挂参数,轮对,构架,自振频率,隔振,模态频率,有效隔离,大车,结构阻尼比,数幅,平稳性指标,车体振动,高速列车,轨道不平顺
AB值:
0.33294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