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复发性肠套叠126例临床特征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分析和总结儿童复发性肠套叠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以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1月30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因“腹痛、阵发性哭闹、呕吐、血便”等症状就诊,并诊断为复发性肠套叠的12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临床资料,比较≤3岁组和>3岁组的临床表现,分析病理诱发点(PLP)的病因构成和年龄特点;比较有PLP组和无PLP组的临床特征,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 结果:126例患儿中男76例、女50例,年龄为2.9(1.7,5.1)岁,>1岁的患儿占87.3%(110/126),>3岁的患儿占48.4%(61/126)。临床表现大多缺乏典型的肠套叠三联征,≤3岁组阵发性哭闹的发生率明显高于>3岁组[52.3%(34/65)比24.6%(15/61),χ2=10.17, P=0.001],而腹痛的发生率则明显低于>3岁组[46.1%(30/65)比75.4%(46/61),χ2=11.25, P=0.001]。超声检查PLP阳性报告率17.5%(22/126),确诊率63.6%(14/22)。13例患儿行CT检查,PLP阳性报告4例,最终确诊2例。本组部分患儿经结肠镜、腹腔镜或剖腹探查手术确诊有PLP组患儿37例,无PLP组患儿89例。>3岁组PLP阳性率明显高于≤3岁组[37.7%(23/61)比21.5%(14/65),χ2=3.96, P=0.046]。≤3岁组PLP病因构成主要以梅克尔憩室和幼年性息肉为主,分别占7/14、3/14,>3岁组则以淋巴瘤和幼年性息肉为主,分别占34.8%(8/23)、26.1%(6/23)。有PLP组年龄明显大于无PLP组[5.2(1.6,6.7)比2.7(1.8,4.2)岁, Z=-2.26, P=0.010],而性别比例和复发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复发性肠套叠多见于1岁以上患儿,临床表现不具特异性。影像学检查有助于PLP的识别。复发性肠套叠患儿以特发性为主,但要警惕PLP的存在,如梅克尔憩室、淋巴瘤和幼年性息肉,必要时行结肠镜检查,并及时进行手术探查和治疗。
文献关键词:
肠套叠;复发;儿童
作者姓名:
别淑贤;江米足
作者机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儿童内镜中心和消化科 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杭州 31005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别淑贤;江米足-.复发性肠套叠126例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22(07):655-659
A类:
B类:
复发性,肠套叠,临床特征分析,结儿,回顾性研究,浙江大学,学医,儿童医院,腹痛,阵发性,哭闹,血便,PLP,病因构成,Mann,Whitney ,中男,三联,超声检查,报告率,确诊率,腹腔镜,剖腹探查,梅克尔憩室,幼年性息肉,淋巴瘤,性别比例,多见于,影像学检查,特发性,但要,时行,结肠镜检查,手术探查
AB值:
0.2168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